为应对艾滋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创新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式,10月17日至22日,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颜夙教授,带领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殷德辉及骨干教师团队,先后前往徐州市云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州市传染病医院、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研,为艾滋病防控虚拟仿真课程收集一线实践经验。
调研座谈会上,陈颜夙副院长提到,目前15-24岁青少年HIV感染率偏高,且这一群体对HIV认知不足,因此,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高阶性、创新性的专业能力训练对于艾滋病防控至关重要。团队和各单位专家深入交流HIV感染者从咨询、检测、治疗到随访的全流程管理,陈院长强调,课程内容要贴合真实防控工作,尤其要借鉴疾控和医疗系统在个案管理、心理支持、跨部门协作中的经验。
殷德辉主任进一步介绍,课程会按“四维一体”理念设计,采用“实践+课程+虚仿”的教学模式,结合“久久防艾”团队近二十年的积累,利用AI技术等还原复杂防控场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应对能力。
各调研单位的专家均充分肯定该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的前瞻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自身实战经验,就防控关键节点、常见误区、有效干预策略提出建议。专家一致认为,这虚拟仿真的建设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校-地-医”联合培养人才的重要延伸,对普及防艾知识、提升实战能力意义重大。
线下调研结束后,10月23日,学院快速与虚拟仿真课程技术公司开展线上研讨,双方围绕课程内容脚本、技术路径、交互细节、视觉效果等核心问题高效对接,为课程实质性开发打下了基础。
此次系列调研与研讨,标志着课程建设已从蓝图规划步入精密施工阶段。项目组将充分吸纳各方智慧,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一门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虚拟仿真“金课”,为培养新时代卓越公共卫生人才贡献力量。




(文字:蔡衡;初审:蔡衡,复审:吕鑫,终审:陈颜夙)